Home 绿色的门
Post
Cancel

绿色的门

《四百万》是欧·亨利于1906年出的短篇小说集,四百万取自当时纽约人口数量。《绿色的门》是其中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一篇。

小说翻译版本通常还有版权,英文原文可以在这里看:

https://www.gutenberg.org/files/2776/2776-h/2776-h.htm#chap15

1. 故事情节

鲁道夫·斯坦纳是一个冒险家。几乎没有一天晚上他不走出去逛逛在城市里探索,去搜寻出人意料的和可惊的事件。

一天晚上,鲁道夫在老市区一条街道上走着。当他走着的时候,一个非洲黑人朝他手里塞了一张牙医的广告卡片,他瞧了瞧那张卡片感到奇怪,又翻过来看了一下。卡片的一面是空白,另一面用墨水写着几个字:“绿色的门。”鲁道夫又看到,他前面一个行人将黑人递给他的卡片丢在地上。拾起来后卡片上却印着普通的牙医广告内容。

于是他主动又一次走过那黑人面前,装作没有注意他,无意中接受了对方递过来的卡片。走了十几步开外他细看那张卡片,同他得到的第一张卡片一模一样,仍是写着“绿色的门”几个字。人行道上有三四张来往行人丢下的卡片,都是空白面朝上。鲁道夫将这几张卡片翻过来,每一张卡片都印的是牙科诊所的广告。

在观察旁边的建筑得到结论之后,他登上高高的石级走进楼房。过道里点着两盏煤气灯,一盏在右手远处,左手的那盏较近,光线暗淡。他朝较近的那盏瞧去,在昏黄的光圈下瞧见一扇绿色的门。他犹豫了一会儿,随即直奔那道绿色的门敲了几下。

房门慢慢地开了。一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姑娘站在门内,脸色煞白,摇摇欲坠。鲁道夫抱住她,让她躺在靠墙的褪色的长沙发上,回身关上房门,借着灯光环顾了这间屋子,屋子倒干净,可是家徒四壁。她告诉鲁道夫,她已经三天没吃饭了,所以她就成了这个样子。鲁道夫冲出绿色的门又冲下楼去。过了二十分钟他回来了,带了一堆吃的回来,陪这位姑娘共进晚餐。

有了力气说话之后,她开始向他讲述自己的经历,她曾经是一名售货员,为了微薄的工资努力工作,接着就是失去了健康,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希望,直到鲁道夫的敲门声。

鲁道夫约定明天再来看她。临走时她问道:“你怎么会来敲我的门的?”鲁道夫不好意思说是因为看到姑娘在卡片里的求助,“我们店里有一个调钢琴的师傅住在这幢楼里,”他说,“我错敲了你的门。”

然而他出了姑娘的房间后才发现,上面每一层房屋的门都是绿色的。

到了楼下之后鲁道夫追问发小广告的黑人他给鲁道夫这些卡片的意思。黑人粲然一笑,指出一个辉煌的广告:“看那边,老板。”朝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鲁道夫看到一家戏院的上方,是一出新戏的广告:“绿色的门”。


如果你读完小说原文的话,可能会想:作者想写的究竟是什么故事?

或许欧·亨利写的是冒险:在枯燥乏味的生活中,有人不甘心平淡,在城市里中探险的故事。

或许欧·亨利写的是命运:在命运女神的手指引下,冒险家英雄救美的故事。

而作者在原文里是这么写女孩的遭遇的:

于是她跟他讲自己的微不足道的故事,这种故事城市里每天发生上千起,大家都懒得说了——说的是女店员的微薄的工资,由于“罚款”又扣掉了一些,罚款却增加了商店的利润;还有因生病而损失的工时,接着是丢掉了位置,失掉了希望,再就是——那冒险家在绿色门上的敲门声。

我很难不联想到现在同样在大城市里拼搏的年轻人。特别是后面主人公发现建筑里每一道门都和那个女孩的房间的门一样,都是漆成绿色的。我想有相同遭遇的不止她一人。

译林出版社的《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的译序里:

构成纽约这个大都市的社会基础的,并非一般人所认为的四百个举足轻重的上流人物或大亨,而是纽约市四百万普通百姓,也就是他的小说里各色各样的人物所代表的普通人。

或许欧·亨利写的不只是一个城市冒险家,而是借他的视角,写我们普通人的故事。

2. 一处翻译问题

我当时读的是译林出版社的版本,当时有一段翻译我觉得很奇怪:

英文原文是这样的:

The girl looked at him calmly, and then smiled.

“Fainted, didn’t I?” she asked, weakly. “Well, who wouldn’t? You try going without anything to eat for three days and see!”

“Himmel!” exclaimed Rudolf, jumping up. “Wait till I come back.”

而译林出版社《欧·亨利短篇小说选》里是这样翻译的。

姑娘平静地瞧着他,然后嫣然一笑。

“我昏过去了,是吗?”她问道,声音很微弱。“嗯,谁不会昏过去,你三天不吃一点东西试试看。”

“希梅尔!”鲁道夫跳起来叫道,“等着我回来。”

主人公鲁道夫显然不可能知道这位姑娘的名字,那“希梅尔”是什么意思呢?

考虑到鲁道夫应该是个德国人或者后裔,查阅德语词典,Himmel实际上是天空、天堂的意思,在这里应该是一个感叹词(类似于OMG?)。

这篇文章https://trnlat.hatenablog.com/entry/2019/05/22/203343的作者也是这么认为的。

我想这或许是搞翻译不能只学一门外语的原因,有时还需要了解别的语言以及当地文化。

3. 其他

在B站评论区经常可以看到一句话“XX可以接地气,但是不能接地府”。接地府的逆天整活我是见得多了,而针砭时弊、能接地气的文章却逐渐找不到了。现在网上看到的好多都是些“科幻片”,真实的成分是越来越少了。

另外,(我读过的)这些美国作家的小说都挺不错的,有机会我再介绍介绍其他的作品。

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0 by the author.

新年快乐

使用SDR模拟GPS信号